达摩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据传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
僧稠
僧稠,北齐,邺人,俗姓孙,居昌黎,幼年落发为僧,拜师于少林寺开山祖师跋陀大师,不仅勤于佛经,博览经卷,佛学造诣高深,而且善拳技,武术超群,据传能一跃首至房梁。力大无比,引重千钧。骁勇善战,依杖以一当百。据载述,僧稠大师不仅是少林寺最早的武僧,而且也是少林寺武功卓越的代表人物。
慧光
慧光是南北朝时代的义学高僧。俗姓杨,定州(今河北省定县)人,十三岁时,跟随父亲入洛阳,皈依了佛陀,不久,佛陀便度他出家。他常为人讲经,有圣沙弥之称。他曾受教于勒那摩提,得其传授。后来撰成《十地经论疏》,发挥经论的奥旨,《地论》学派由此流传。他又注解《华严》、《涅樂》等经,并造《四分律碗》,删订《羯磨成本》,又著有《玄宗论》、《大乘律义章》等。但以上著述现存的只有《华严经义记》卷一的断片(现收人《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其余都散失了。东魏时(534~550年),他任国僧都。北齐时(550~577年),应诏人邺都,住大觉寺,转任国统。学者称他为“光统律师”。后来在寺圆寂,年七十岁。
福湖
福湖,唐代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皈依少林寺为僧,拜慧觉为师,被赐法名福湖,入寺参禅习武。擅长气功,武艺高强,有“呼气擢人倒,闭之堵绝风。静禅长十日,动之殿宇晃”之功。
福居
福居,北宋初年(约961年)少林寺方丈大和尚,曾一连三次邀集全国武林高手会于少林寺,进行武术技法交流。在广泛汲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他最后汇集成册,整编了一套少林拳谱,留传至今。据《少林寺拳谱秘抄》记载“宋太祖乾德元年(963 年),福居指示弟子灵智、灵敏、灵丘等,将十八家武艺结合宋以前寺僧习武的经验,汇集成《少林拳谱》四十八卷。
福裕
据《福裕行实碑》记载福裕姓张,山西文水县人,幼时十分聪明,乡里人称其为“圣小儿”。出家后拜休林为师,元世祖钦他入主少林寺,太室一带的僧众都归其管辖。由于战乱,少林寺败落,他率领众僧复兴少林。福裕和尚在任期间,先后在和林、长安、燕蓟、太原和洛阳修建了少林寺的分支寺院,由嵩山少林寺派僧驻任住持,不仅传播了禅宗,而且把少林武术也带进了支寺,为普及少林武艺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皇帝封他为大司徒,圆寂后追封“晋国公”。
秋月
秋月,原名白玉峰,山西太原人,家富,酷爱武术,身材不高,而精锐之气逼人。年逾五十,依旧壮健。精通气功,擅长剑术,凡过路侠客,有一技之长者,即敬养求教。久之家境衰落,周游四方,以授徒传武为主。与觉远入寺后,每日共同演练和探讨少林武技。其间撰写了《五拳精要》一书,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龙、虎、豹、蛇、鹤五拳的特点和手、足、身、眼、步、法以及五拳组合的练法。在少林寺期间,他不仅将自己几十年的武艺精华和超人功夫,传于少林众僧,同时,还对某些少林套路增补了招势,使其结构严谨,风格独特,体局合理,攻防兼备,利于实战,如罗汉十八手、行龙剑、五合拳、黑虎拳等。
觉远
觉远,严州人,是世家公子,金哀宗正大年间(1224~1232年)为了提高武功,得师父恒温应允,下山四方云游拜师学艺。在兰州遇武林高手李叟,经李叟推荐,同去洛阳找到白玉峰,一同返寺。觉远虚心向李叟、白玉峰求教,每学一招都常苦练通宵为习硬功,常汗流浃背,皮破血流。数年后修炼成功,可拳击石碎,指穿成洞。后人称其为“觉远上人”、少林武术的中兴之祖。
紧那罗
据《少林寺志》记载紧那罗是元末明初少林寺烧火做饭的和尚,俗名许那罗,偃师人,对刀法、枪法、棍法、剑戟、草镰等18般武艺,无不娴熟精通,尤其善用双刀、双钺和大棍等武器。留传于世的有《紧那罗兵法十五篇》。少林武僧称其为“二辈爷”,对少林武术影响深远,自元代后,寺僧和民间武林尊称为“紧那罗王”,还有人称其为“少林棍法之祖”。另有传说元末,红巾军路过少林寺北的山道,众僧抵而不过,紧那罗王闻之,手持烧火棍,跃步腾空,喝退红巾军。虽然,此传说有点夸张,但从另一面也反映出紧那罗王棍术确实有超人之处。
小山
据《小山行实碑》和《小山塔铭》记载,小山禅师是明嘉靖皇帝批准的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二十四世方丈。原籍直隶顺德府南和县,俗姓李,生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禅师法名宗书,字大章,号小山。1557年,在少林寺高僧邀请下,入主少林,任方丈十年。1567年圆寂。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方丈德禅大和尚曰小山和尚精通佛学,又擅精少林武术,剑艺绝奇,曾应诏三次赴边征战,屡立功勋,皇帝为重嘉封赏,在少林寺山门前立了牌坊,竖旗杆,还赠石狮一对,卧于山门两侧,至今尚存。
月空
据《云间杂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初到,驻扎在下沙镇。倭寇有三十六人最为枭捷。据清顾炎武《日知录》载明嘉靖年间少林僧月空,接到南京中军都督万表的命令,率僧徒三十余人,自立僧军,在松江一带抵御倭寇,在一次交战中,僧兵以铁棍为武器,奋勇击杀海盗,消灭倭寇甚多,但月空的僧兵,亦在此次作战中全部为国壮烈捐躯。
湛举
湛举,字古伦,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皈依少林寺拜参大和尚为师,志坚苦练,有“悬梁吊发,砍木人,辣椒注目,习六合”之说。湛举通晓十宗武艺,精其少林、武当、查、华、炮、洪,擅长擒拿、点穴、格斗和掌发砖、拳粉石、头撞壁、臀推柱等硬功。常在千佛殿内苦练通宵,心意把能连走十圈,众称“少林心意把之王”。湛举禅师,任武教头,于道光八年,领僧数十,给清朝官员表演少林真功,颇得赞赏。
恒林
恒林,俗姓宋,法名恒林,号云松,伊川宋寨人,光绪初年入少林寺为僧。民国元年,上级任命他为登封县僧会司僧会,每登坛说法,听者无不叹服。不久因地方混乱,少林为要隘之区,他被地方推选为少林保卫团团总。任职后数年间购置枪支,训练武装。远近土匪均不敢犯其境,使少林寺方圆数十里内的村庄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恒林虽身兼数职,保卫地方,功勋卓越,但从无骄傲之色,与人相处,谦恭之态,始终如一。民国十二年秋,积劳成疾,卒于职。
妙兴
妙兴(1875~1933),字文豪,绰号“金罗汉”,河南登封人。幼习技击,兼攻翰墨,尤嗜佛学。弱冠后遍游大江南北,研讨武技,艺渐精纯。曾投军从戎,职至团长。因耻于同胞自残,慨然解职归田,耕读诵经,习武自安。
贞绪
贞绪(1893~1955),俗姓李,名正印,法名贞绪,号辉宗。原籍是河南巩县鲁庄乡南村。因家乡大旱,五谷不收,家贫如洗,他于光绪三十年(1903年)出家,到巩县龙兴寺,拜纯智和尚为师,师赐法名贞绪。民国期间,贞绪主持少林寺,建院有策,训徒有方,使寺院逐日昌盛。众僧在他指引下,不仅爱国,而且也济民,每于春农民青黄不接时,就开库放粮,周济贫困,赢得了寺周方圆民众的称赞。贞绪法师为昌盛寺院、抗日救国和发扬少林寺武术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因劳累成疾,1955年圆寂于少林寺,享年62岁。
德根
德根(1914~1970),俗姓韩,巩县关帝庙人。六岁出家巩县炒米寺,十六岁到小林,拜贞绪为师学习武术。他勤钻苦练,掌握了拳、械各种套路一百余种。据传释德根二十多岁时和三位师兄一行四人去西安受戒,在西安市见到七八个卖艺的,设一摊子,竖杆上挂牌子“枪扎黄河两岸,拳打南北二京,足踢少林和尚”。这一卖艺人围着释德根旋转,当转到他身后时,忽然一个扫腿将他右脚踝骨扫伤,他一拳将对方击毙。从此,释德根变成跛脚,成了终生轻度残疾。1946年,被聘为寺武术教师,教授僧人弟子三十余人,1963年因患肺结核不愈而圆寂,享年56岁。
许世友
许世友(1906~1985),河南省新县人,因兄妹七人,家中生活困难,7岁时出家少林寺,师赐法名永祥。永祥初入寺后,白天苦行杂役,晚间跟众武僧习练少林功夫,仅几年时间就学了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拳、炮拳和枪、刀、剑、棍等十八般武艺,尤其气功、桩功、吊臂功等功夫极高。他可以吊桩睡眠,臂击桩断,举重扛百斤,还有运气壮肤,刀枪不入肌肤等。永祥的白手夺刀和单刀是百里挑一,功夫非同一般。解放后,先后任职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于1985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