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出少林

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功夫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武术的杰出代表。少林功夫内容广博、种类繁多、技法精湛、变化无穷。演练少林功夫不仅可以锻炼筋骨、祛病延年,还可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少林功夫龙腾虎跃、优美动人,演练起来会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少林功夫作为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武术流派,不仅在中国久负盛名,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功夫。

01发展历史 02文化特色 03武以德先 04历史名人

起源

起源

少林拳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此而得名。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五乳峰下,创建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安置印度僧人跋陀前来嵩山落迹传教而建。
关于少林拳的起源,现在基本可以确定,少林寺的第二任住持僧稠,是把武术带入少林寺的第一人。在来到少林寺之前,僧稠禅师在邺下(今安阳)习练武术且水平已经很高。僧稠在少林寺的时期,是一个战争频繁的年代,自然,僧稠的习武必将对少林僧人造成一定的影响。

形成

形成

独具特色的少林拳到底形成于何时,史料没有记载且考古也没有发现。我们只能通过推理姑且得出一个模糊的时间点:使少林寺名场天下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事件,是少林拳与少林寺僧练习的武术之间的分水岭。这一历史事件,为少林寺赢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也使少林拳从此名扬天下。贞观以后,少林寺深受历代皇帝关照,寺院发展极快,名僧层出不穷,少林寺成了天下第一名刹。

发展

发展

在两宋至元的少林武术发展史中,尤值一提的是福居和福裕。福居、福裕虽然不见得是武艺高强的武僧,但却对少林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福居丰富了少林拳的山容,福裕扩大了少林寺的规模。福居为提高众僧的武艺,邀请全国十八家武林高手汇集少林寺,交流武艺,取众家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对少林拳内容的丰富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福裕和尚受元世祖之命任少林寺方丈。在和林、长安、燕蓟、太原、洛阳建立了五座少林寺,为嵩山少林寺的友寺,大大促进了少林武术的传播和发展。

成熟

成熟

明清,是中国武术的鼎盛时期,也是少林武术的鼎盛时期。当时,少林寺院4000多人,几乎全是武僧,形成了一支龙大的僧兵队伍。明末清初之际,少林寺广泛汲取了北方许多拳派的精华,又学习了福建的棍术和四川的枪术,在本寺武功的基础上加以融会提炼,终于形成了内容博深、技艺精湛的少林拳系,全面取得了武术正宗的崇高地位。这样,少林拳系实际上就涵盖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几乎所有的武术门派,少林武术也就成了中国北方地区武术的总称。

式微

式微

清末少林寺自主权的减弱及对地方官吏的依赖,使得少林寺的衰败在所难免。以至清末民初,少林寺仅有僧人二百余人,土地2870余亩。自从清康熙五年第28代方丈海宽去世,少林寺便进人群僧无首的状态,此后320多年没有方丈。
1928年,军阀石友三攻入少林寺,先后令士兵纵火焚烧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六祖堂、龙王殿、紧那罗殿等,一批珍贵文物及藏经5480卷均化做灰烬。此为少林寺历史上空前惨烈的大劫难。此后,不少僧徒流离失所。

新发展

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少林功夫被列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少林功夫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搏击、格斗为主,转变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1982年,电影《少林寺》公映以后,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空前的少林功夫热,到少林寺习武者不可胜数。
1986年,由原国家旅游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七百多万元,在少林寺西700米处,创建了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面向国内外招生、培养少林功夫人才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的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馆。自1988年9月开馆以来,少林寺武术馆先后接待过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韩国总统金咏三、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塞拉利昂总统卡巴等海外政要以及俞正声、刘云山、李长春、乔石、李瑞环、杨尚昆、钱其琛、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少林寺武术馆的功夫表演团曾出访世界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首家进入英国皇家剧院、奥地利金色大厅和美国百老汇等主流舞台演出的文化团体,是我国迄今为止在海外巡演时间最长、观众和场次最多的文化团体,也是唯一一家拥有美国“剧评人”奖和戏剧界最高奖-托尼奖双项提名剧目的表演团体,在“2018中国—欧盟旅游年”“中国—加拿大旅游年”“16+1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柬文化旅游友好交流大会”等重要国际交流活动中频频精彩亮相,为促进少林文化品牌的新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积极贡献。

禅武一体

禅武一体

少林拳是“少林寺拳法”的简称。明代《五杂俎》、清代的《清稗类钞》都称谓“少林寺拳法”。我们可以从一至九路罗汉十八手、少林夜叉铁砂掌、一至十路金刚拳等拳法中可以看到,这些拳套名称都冠有“罗汉”、“夜叉”、“金刚”等佛教的内容。少林拳取其作为拳法名,由此规定了它们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技法象征。

武医相依

武医相依

武为神体、医为武翼,是少林武术的一大特点,其实武医不分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大传统。少林医学是少林武术的组成部分。少林寺建寺以来,众僧终日参禅,身体难免会生疾病。又因为少林寺地处深山丛林,人烟稀少,这给寺僧就医带来了诸多不便。寺僧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解除自身的疾病痛苦,以提高修禅效果,这无形中促进了少林寺内医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融入自然

融入自然

模仿动物的打斗动作、形态特点,模仿有武术意义的自然现象与生活现象,创造富有技击含义的武术动作,是众多武术门派的共同特点,但像少林拳这样广为运用的,并不多见。少林拳中的仿生动作比比皆是,运动方式活灵活现。这充分表明,在少林武术中,仿生,绝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创造技术与检给技术的思想意识,是一种有关技术创造与技术检验的指导理论。

武以文饰

武以文饰

因为少林历来就有文武并重的传统,少林武术高僧中不少是文武兼备、文武兼修,这样势必使少林拳谱的记达文化韵味十足。少林拳中许多套路动作名称都来自中国文化古典,每一个动作就有一个故事,行举走势中蕴涵着民族文化,这是少林拳的一大文化特色。

武以德先

武术界的各门各派历来都十分重视道德。为端正武风,他们多结合武术实际制定了许多对现在仍有潜在影响与价值意义的门规和戒律。少林寺自然也不例外,千百年来,少林武术与少林戒律几乎是同生共存、互相促进的。随者少林武术的不断发展,有关少林武术的成约也逐步形成,它们逐渐形成了少林武术的特有的道德规范。

习武戒约

一、崇直尚理,戒违法乱纪、背祖忘宗;
二、习武明德,戒争强好胜、恃强凌弱;
三、勤学苦练,戒一曝十寒、小进则满;
四、尊敬师长,戒悖逆天道、不事长上;
五、匡扶正义,戒临危不救、趁火打劫;
六、通情达理,戒无理取闹、强词夺理;
七、诚实待人,戒心胸狭隘、斤斤计较;
八、谦虚谨慎,戒骄傲自满、盛气凌人;
九、团结友爱,戒结党营私、拉帮结派;
十、习武会友,戒党同排异、安自尊大。

止戈为武 武者之本
能强筋骨 能健体魄
能陶性情 能冶操行
能除邪念 能增真理
能匡正义 能抚善举

见善必行 闻过必改
能治其身 能教弟子
能扶童幼 能事长上
能睦亲朋 能择交友
能救患难 能决是非

达摩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据传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东魏天平三年(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

僧稠

僧稠,北齐,邺人,俗姓孙,居昌黎,幼年落发为僧,拜师于少林寺开山祖师跋陀大师,不仅勤于佛经,博览经卷,佛学造诣高深,而且善拳技,武术超群,据传能一跃首至房梁。力大无比,引重千钧。骁勇善战,依杖以一当百。据载述,僧稠大师不仅是少林寺最早的武僧,而且也是少林寺武功卓越的代表人物。

慧光

慧光是南北朝时代的义学高僧。俗姓杨,定州(今河北省定县)人,十三岁时,跟随父亲入洛阳,皈依了佛陀,不久,佛陀便度他出家。他常为人讲经,有圣沙弥之称。他曾受教于勒那摩提,得其传授。后来撰成《十地经论疏》,发挥经论的奥旨,《地论》学派由此流传。他又注解《华严》、《涅樂》等经,并造《四分律碗》,删订《羯磨成本》,又著有《玄宗论》、《大乘律义章》等。但以上著述现存的只有《华严经义记》卷一的断片(现收人《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其余都散失了。东魏时(534~550年),他任国僧都。北齐时(550~577年),应诏人邺都,住大觉寺,转任国统。学者称他为“光统律师”。后来在寺圆寂,年七十岁。

福湖

福湖,唐代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皈依少林寺为僧,拜慧觉为师,被赐法名福湖,入寺参禅习武。擅长气功,武艺高强,有“呼气擢人倒,闭之堵绝风。静禅长十日,动之殿宇晃”之功。

福居

福居,北宋初年(约961年)少林寺方丈大和尚,曾一连三次邀集全国武林高手会于少林寺,进行武术技法交流。在广泛汲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他最后汇集成册,整编了一套少林拳谱,留传至今。据《少林寺拳谱秘抄》记载“宋太祖乾德元年(963 年),福居指示弟子灵智、灵敏、灵丘等,将十八家武艺结合宋以前寺僧习武的经验,汇集成《少林拳谱》四十八卷。

福裕

据《福裕行实碑》记载福裕姓张,山西文水县人,幼时十分聪明,乡里人称其为“圣小儿”。出家后拜休林为师,元世祖钦他入主少林寺,太室一带的僧众都归其管辖。由于战乱,少林寺败落,他率领众僧复兴少林。福裕和尚在任期间,先后在和林、长安、燕蓟、太原和洛阳修建了少林寺的分支寺院,由嵩山少林寺派僧驻任住持,不仅传播了禅宗,而且把少林武术也带进了支寺,为普及少林武艺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年)皇帝封他为大司徒,圆寂后追封“晋国公”。

秋月

秋月,原名白玉峰,山西太原人,家富,酷爱武术,身材不高,而精锐之气逼人。年逾五十,依旧壮健。精通气功,擅长剑术,凡过路侠客,有一技之长者,即敬养求教。久之家境衰落,周游四方,以授徒传武为主。与觉远入寺后,每日共同演练和探讨少林武技。其间撰写了《五拳精要》一书,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龙、虎、豹、蛇、鹤五拳的特点和手、足、身、眼、步、法以及五拳组合的练法。在少林寺期间,他不仅将自己几十年的武艺精华和超人功夫,传于少林众僧,同时,还对某些少林套路增补了招势,使其结构严谨,风格独特,体局合理,攻防兼备,利于实战,如罗汉十八手、行龙剑、五合拳、黑虎拳等。

觉远

觉远,严州人,是世家公子,金哀宗正大年间(1224~1232年)为了提高武功,得师父恒温应允,下山四方云游拜师学艺。在兰州遇武林高手李叟,经李叟推荐,同去洛阳找到白玉峰,一同返寺。觉远虚心向李叟、白玉峰求教,每学一招都常苦练通宵为习硬功,常汗流浃背,皮破血流。数年后修炼成功,可拳击石碎,指穿成洞。后人称其为“觉远上人”、少林武术的中兴之祖。

紧那罗

据《少林寺志》记载紧那罗是元末明初少林寺烧火做饭的和尚,俗名许那罗,偃师人,对刀法、枪法、棍法、剑戟、草镰等18般武艺,无不娴熟精通,尤其善用双刀、双钺和大棍等武器。留传于世的有《紧那罗兵法十五篇》。少林武僧称其为“二辈爷”,对少林武术影响深远,自元代后,寺僧和民间武林尊称为“紧那罗王”,还有人称其为“少林棍法之祖”。另有传说元末,红巾军路过少林寺北的山道,众僧抵而不过,紧那罗王闻之,手持烧火棍,跃步腾空,喝退红巾军。虽然,此传说有点夸张,但从另一面也反映出紧那罗王棍术确实有超人之处。

小山

据《小山行实碑》和《小山塔铭》记载,小山禅师是明嘉靖皇帝批准的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二十四世方丈。原籍直隶顺德府南和县,俗姓李,生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禅师法名宗书,字大章,号小山。1557年,在少林寺高僧邀请下,入主少林,任方丈十年。1567年圆寂。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方丈德禅大和尚曰小山和尚精通佛学,又擅精少林武术,剑艺绝奇,曾应诏三次赴边征战,屡立功勋,皇帝为重嘉封赏,在少林寺山门前立了牌坊,竖旗杆,还赠石狮一对,卧于山门两侧,至今尚存。

月空

据《云间杂志》记载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倭寇侵扰东南沿海,初到,驻扎在下沙镇。倭寇有三十六人最为枭捷。据清顾炎武《日知录》载明嘉靖年间少林僧月空,接到南京中军都督万表的命令,率僧徒三十余人,自立僧军,在松江一带抵御倭寇,在一次交战中,僧兵以铁棍为武器,奋勇击杀海盗,消灭倭寇甚多,但月空的僧兵,亦在此次作战中全部为国壮烈捐躯。

湛举

湛举,字古伦,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皈依少林寺拜参大和尚为师,志坚苦练,有“悬梁吊发,砍木人,辣椒注目,习六合”之说。湛举通晓十宗武艺,精其少林、武当、查、华、炮、洪,擅长擒拿、点穴、格斗和掌发砖、拳粉石、头撞壁、臀推柱等硬功。常在千佛殿内苦练通宵,心意把能连走十圈,众称“少林心意把之王”。湛举禅师,任武教头,于道光八年,领僧数十,给清朝官员表演少林真功,颇得赞赏。

恒林

恒林,俗姓宋,法名恒林,号云松,伊川宋寨人,光绪初年入少林寺为僧。民国元年,上级任命他为登封县僧会司僧会,每登坛说法,听者无不叹服。不久因地方混乱,少林为要隘之区,他被地方推选为少林保卫团团总。任职后数年间购置枪支,训练武装。远近土匪均不敢犯其境,使少林寺方圆数十里内的村庄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恒林虽身兼数职,保卫地方,功勋卓越,但从无骄傲之色,与人相处,谦恭之态,始终如一。民国十二年秋,积劳成疾,卒于职。

妙兴

妙兴(1875~1933),字文豪,绰号“金罗汉”,河南登封人。幼习技击,兼攻翰墨,尤嗜佛学。弱冠后遍游大江南北,研讨武技,艺渐精纯。曾投军从戎,职至团长。因耻于同胞自残,慨然解职归田,耕读诵经,习武自安。

贞绪

贞绪(1893~1955),俗姓李,名正印,法名贞绪,号辉宗。原籍是河南巩县鲁庄乡南村。因家乡大旱,五谷不收,家贫如洗,他于光绪三十年(1903年)出家,到巩县龙兴寺,拜纯智和尚为师,师赐法名贞绪。民国期间,贞绪主持少林寺,建院有策,训徒有方,使寺院逐日昌盛。众僧在他指引下,不仅爱国,而且也济民,每于春农民青黄不接时,就开库放粮,周济贫困,赢得了寺周方圆民众的称赞。贞绪法师为昌盛寺院、抗日救国和发扬少林寺武术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因劳累成疾,1955年圆寂于少林寺,享年62岁。

德根

德根(1914~1970),俗姓韩,巩县关帝庙人。六岁出家巩县炒米寺,十六岁到小林,拜贞绪为师学习武术。他勤钻苦练,掌握了拳、械各种套路一百余种。据传释德根二十多岁时和三位师兄一行四人去西安受戒,在西安市见到七八个卖艺的,设一摊子,竖杆上挂牌子“枪扎黄河两岸,拳打南北二京,足踢少林和尚”。这一卖艺人围着释德根旋转,当转到他身后时,忽然一个扫腿将他右脚踝骨扫伤,他一拳将对方击毙。从此,释德根变成跛脚,成了终生轻度残疾。1946年,被聘为寺武术教师,教授僧人弟子三十余人,1963年因患肺结核不愈而圆寂,享年56岁。

许世友

许世友(1906~1985),河南省新县人,因兄妹七人,家中生活困难,7岁时出家少林寺,师赐法名永祥。永祥初入寺后,白天苦行杂役,晚间跟众武僧习练少林功夫,仅几年时间就学了小洪拳、大洪拳、罗汉拳、梅花拳、炮拳和枪、刀、剑、棍等十八般武艺,尤其气功、桩功、吊臂功等功夫极高。他可以吊桩睡眠,臂击桩断,举重扛百斤,还有运气壮肤,刀枪不入肌肤等。永祥的白手夺刀和单刀是百里挑一,功夫非同一般。解放后,先后任职国防部副部长、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等职。于1985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